基于普查获得的房屋建筑和灾害风险属性信息调查数据,住建部牵头开展了2022年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动普查成果在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和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自然资源部将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和海洋灾害隐患治理,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空 inter规划编制。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预测未来48小时的火灾情况。”江西省林业局森林防火处处长沈才洲指着森林防火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大屏幕说,这个平台充分整合了野外可燃物、历史火点等数据,通过森林火险算法模型实现火情预测、监测和处置分析。\”预测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沈才洲说,他们还根据普查调查数据,在森林火灾高危区域开展无人机巡逻。今年以来,无人机已报告三起火灾,均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确保了“打早、打小、打中”。经济损失大幅下降。
普查成果不仅服务于行业发展需求,也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支撑。2020年和2021年,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利用普查调查数据,针对极端情况下人口、建筑物、道路可能存在的灾害风险及其影响,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杭州亚运会所在区域进行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形成了专项评估报告,在重大活动中发挥了安全保障作用。
普查数据取自基层,用于基层。蓝天救援队队员陈宝峰正在江西省瑞昌市桂林镇瑞民嘉园社区广场前为社区居民进行自救训练。2005年,这里曾发生过5.7级地震,造成1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如今,随着防灾减灾措施的加强和减灾能力的不断提高,瑞民嘉园社区已建成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为民、便民、利民。”桂林镇社区干部魏亮说,通过普查,社区建立了弱势人群数据库,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结对帮扶老人、残疾人、孕妇等983名居民,还为每个家庭配备了急救包。针对电动车在楼道内“飞线”充电的问题,在小区内安装充电桩,降低了火灾风险隐患,更好地保障了小区居民的安全。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的成果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助力安全发展,造福人民生活
10个探水探头靠在墙角,5000多个编织袋和40个浪桩整齐地堆放在地上,铁架上准备了救生衣、手电筒、铁锹和旗帜…在江西瑞昌码头镇长姜亮公堤防汛物资室,巡堤人员正在清点物资,准备前往重点堤段巡查。
“通过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我们摸清了长江瑞昌段大坝上有30条过江管道。”码头镇镇长袁志峰说,测绘管道标高为汛期防止河水倒灌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出水点在哪里?水位上升到哪里启动应急响应?深入分析普查数据结果,得出答案。“周边企业也吃了一颗定心丸,不用担心因内涝而停产停工。”袁志峰说。
人口普查的目的是申请。2021年以来,国务院普查办陆续出台了加强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和总体工作方案。“人口普查就像一次健康体检,让我们对症下药,有效管理慢性病。”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郑国光表示,三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普查、应用、实效”的原则,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要发展规划和各地各部门的实际需求,持续推进人口普查数据成果应用,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和行业特点的人口普查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首次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公路风险数据库.\”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一级调研员蔡晓秋表示,公路承灾体调查取得丰硕成果,已完成全国路网520万公里调查,获取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属性数据425万余条,获取国省干线公路高边坡和自然灾害风险数据32万余条。“目前,该数据库已有效应用于各省实时风险监测、应急资源调度、公路自然灾害防治等技术标准的编制。”蔡晓秋说。
防灾减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继续推动普查成果的使用和活力,充分发挥普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人民日报》(2023年04月07日第14版)
发表评论